“標準猶如音樂的樂譜,只有高質量的樂譜,才能演繹出動人心弦的樂章。”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標準化研究所所長胡冶,是今年全國兩會上的“新面孔”。
3月3日,在駐地見到胡冶時,他告訴記者,這是他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,在抵京的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榮譽與責任。
作為兩會上的質檢人,作為標準化領域的基層工作者,胡冶希望通過自己的聲音,讓更多的人了解質量和標準化工作,讓質量和標準化的技術優(yōu)勢為社會與經濟發(fā)展作出更多貢獻。
胡冶所從事的工作是RFID及物聯網產品質量檢測、物聯網標準化研究及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和推廣,這在以技術見長的質檢系統(tǒng),也是十分前沿的領域。
物聯網的特點是通過感知與識別技術,讓物品“開口說話、發(fā)布信息”,是融合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環(huán),也是物聯網區(qū)別于其他網絡的最獨特的部分。在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中,物聯網也扮演著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。
據有關部門統(tǒng)計,到2020年,全球物聯連接的“物”的規(guī)模約在300億~500億件左右,如此大規(guī)模的物的鏈接,將推動信息交互的幾何級增長,價值空間非常廣闊,可以說,物聯網就是新經濟革命或者是新經濟的最大動力。
胡冶說,在互聯網時期,中國在很多方面都是跟隨者,但在物聯網發(fā)展過程中,中國在很多領域與國際水平基本是同步的,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先發(fā)優(yōu)勢,這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“彎道超車”的機遇。
“在世界舞臺上,誰掌握了標準,誰就能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。”胡冶建議,中國應積極參與物聯網國際標準體系建設。
“早在2012年,江蘇省質監(jiān)局就意識到了標準供給質量的重要性,并以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為基礎,籌建了全系統(tǒng)第一家國家級質檢中心——國家射頻識別產品質量監(jiān)督中心(江蘇)。”胡冶說,該中心突破了以往標準研究中的專業(yè)基礎設施匱乏,缺乏硬件支撐平臺的窘迫局面,通過建立專業(yè)的國家級RFID實驗室,為物聯網標準研究的事前預研、事中驗證、事后評估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初次登上全國兩會舞臺,胡冶不忘履行代表的職責,他帶來一份具有針對性的建議,呼吁制定質量促進法。
“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(fā)展階段,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(yōu)先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推動經濟發(fā)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。”胡冶說,“質量第一”和“質量強國”作為黨和國家各類重要文件和重要會議上的高頻詞一再出現,充分體現了黨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。深入貫徹中共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必須在思想觀念、結構布局、體制機制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,發(fā)揮法治對質量發(fā)展的引領規(guī)范和保障作用,盡快制定質量促進法。
胡冶認為,制定質量促進法旨在以法治化來保障和推動質量強國建設,反映我國從“速度時代”進入“質量時代”的法律導向。通過發(fā)揮質量促進法的引領和規(guī)范作用,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全民質量意識,提高質量水平,提振消費信心,發(fā)揮質量的戰(zhàn)略性、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,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在新常態(tài)下的轉型發(fā)展,不斷增強我國產品、企業(yè)、產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,并創(chuàng)造更多的“質量紅利”和“質量溢價”,增強人民群眾的“質量獲得感”,同時完善中國特色質量法律體系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。”胡冶說,作為質量和標準化戰(zhàn)線上的工作者,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,提升標準供給質量,為國家質量強國樂章提供高水平的“樂譜”。